水處理藥劑在多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包括化工、石油、輕工、日化、紡織、印染、建筑、冶金、機械、醫藥衛生、交通、城鄉環保等。這些藥劑被用于廢水處理、污水處理、冷卻水處理、鍋爐水處理、海水和苦咸水淡化、膜分離、生物處理、絮凝和離子交換等技術。
主要作用是控制水垢、污泥的形成,減少與水接觸的材料的腐蝕,消除水中的懸浮固體和有毒物質,除臭脫色,軟化水質并穩定水質等。
聚丙烯酰胺(PAM)
聚丙烯酰胺是一種線性聚合物。和PAC最大的區別就是一個是有機的,一個是無機的。PAM在常溫下為玻璃狀固體,能以任意比例溶于水,其水溶液為透明液體,一般用于絮凝過程。然而,PAM的實際使用是復雜的。最佳用量確定后,需要分批加入,不斷攪拌,完全融化后才能投入使用。
聚合氯化鋁
聚合氯化鋁(PAC)是一種無機聚合物,其性質介于ALCL3和AL(OH)3之間。它具有極強的吸附能力,可在水解過程中發揮架橋效應。PAC主要應用于混凝過程中,通過物理化學的吸附、沉淀等過程實現水質的凈化。
PAC有多種顏色,如白色、淡黃色、金黃色、褐色、棕褐色和咖啡色。根據不同的原料和工藝,生產出來的PAC有不同的顏色,其中白色的純度最高,價格也最高。淡黃色比較高端,常用于飲用水處理;金黃色應用廣泛,價格適中;其余用于工業等特殊環境。
片堿
片堿又稱氫氧化鈉,是一種無機化合物,主要用于調節PH值,因為片堿是一種強堿性物質,而常規污水多為酸性。主要用于氣浮池或調節池,合理的PH環境也可以避免污泥上浮的現象。此外,片堿通過沉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過濾重金屬離子。片堿也是污水處理中常見的化學品之一。
生物除菌劑
生物制劑是指目標微生物(有效菌)通過工業化生產繁殖后,利用多孔物質作為吸附劑(如泥炭、蛭石)制成的活菌制劑,吸附細菌的發酵液。一般為液體、粉末、顆粒等。在污水處理中,用于生物處理的微生物補充。
碳源
碳源是指含有碳元素并能被微生物用于生長和繁殖的物質。它們是微生物的食物,為微生物提供能量和合成產物的碳架。碳源可以包括糖類、油脂、有機酸等多種不同的物質。
檸檬酸
檸檬酸是一種關鍵的有機化合物,呈現出無色晶體的形式,無嗅,并帶有強烈的酸味,易于溶于水。它主要在MBR系統中用作反沖洗劑,能夠有效分解MBR膜表面的鹽類化合物污垢。
次氯酸鈉
次氯酸鈉是一種主要的無機化合物,它被廣泛應用于漂白、工業廢水處理、紡織以及制造等領域。在水處理領域,次氯酸鈉被用作凈水劑、殺菌劑、消毒劑,同時也在MBR膜有機污染的反沖洗中發揮作用。
應用領域
水處理藥劑的應用領域按照終端客戶水處理的對象和方式的不同,一般可以分為:工業水處理、市政與飲用水處理、污水與廢水處理、海水淡化。
工業用水處理
水處理藥劑主要應用于循環水冷卻系統和工業鍋爐水處理。循環冷卻水系統是通過將使用過的水經過冷卻塔降溫后再次用于冷卻的動態循環過程,可以多次使用。在這個系統中,需要解決管線和設備的結聚、腐蝕和微生物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工業循環水處理使用多種藥劑,如阻垢劑、緩蝕劑、殺菌滅藻劑、清洗劑、預膜劑等。
工業鍋爐水處理的主要手段包括鍋外水處理和鍋內水處理。鍋外水處理的藥劑有緩蝕阻垢劑、除氧劑、給水降堿劑、離子交換劑、再生劑等。鍋內水處理則使用軟化劑、堿度調節劑、清垢劑等藥劑。
市政與飲用水處理
在生產合格生活用水的過程中,必須添加合適的水處理化學品使出廠的水質達到國家標準。重點需要處理的環節有:藻類控制,減少水庫中有毒或有氣味的藻類;絮凝過程,去除懸浮和膠體固體如粘土;軟化過程,去除鈣鹽和鎂鹽,特別是碳酸鹽和重碳酸鹽;腐蝕控制,用來減少對管道的腐蝕;殺菌消毒等。市政與飲用水處理涉及到的水處理藥劑一般有殺菌滅藻劑、絮凝劑、緩蝕劑等。
污水與廢水處理
如果將未經處理的污水或廢水直接排放到自然環境中,其中所含的污染物會嚴重損害生態環境。因此,需要采取多種污水處理方法,通過層層凈化、逐級過濾,以徹底清除水中的污染物。污水處理過程中涉及到的水處理藥劑包括絮凝劑、污泥脫水劑、消泡劑、螯合劑和脫色劑等。
海水淡化
自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海水淡化技術已經經歷了近幾十年的發展,現在已經成為主流技術,其中蒸餾法和膜法是主要的兩種方法。對于膜法,為了減少水中的結垢沉積對反滲透膜的影響,需要添加一些特殊藥劑,如阻垢緩釋劑、清潔劑、絮凝劑和阻垢分散劑等。
以上就是狀元王小編整理的內容,如果您也感興趣歡迎在下方留言以及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