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水資源豐沛,境內有長江、清江、漁洋河三大水系,46座水庫,8597口堰塘,其中水庫蓄水量為0.97億m?3;、堰塘蓄水量為0.015億m?3;。這些水庫、堰塘不僅可以攔洪蓄水、調節流水,更在抗旱保供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為充分發揮其調節水資源的能力,宜都市堅持推行水利、氣象、應急等部門適時會商研判制度,實時監測水庫蓄水情況、灌區放水灌溉情況,根據水庫調度方案,結合目前的庫容和下一階段天氣走向,科學騰蓄庫容,合理調度水庫及灌區運行,確保“汛時能調洪、旱時能保供”,科學調度水資源,構建供水保民生。
立足管水,構建智慧開放的水利數字網。
依托互聯網+大數據+云服務+數據融合+開放共享等新技術,搭建水利信息化平臺,將都市小型水庫雨水情,河道水位、水源地水質監測、山洪雨量指標預警,以及取水口狀況提醒等多個平臺的數據信息串聯起來,逐步實現“一個水利中心、多級監測預報”的水利數字管理體系,著力實施數字孿生流域、水文監測感知、河湖水保感知、取水供水感知、建設管理提標、運行管理提能六大工程,努力推動水管理智控,降低和避免自然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提升水網管理能力,打造幸福河湖。

▲熊渡大壩除險加固后
立足安水,構建設施完善的防洪安保網。
始終把基礎水利設施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以重點水利項目為抓手,著力構建安全可靠的現代水網體系,不斷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水旱災害防御能力。2022年,重點謀劃水利項目17個,紅湖泵站改造工程、裴饒沖山洪溝治理工程、幸福渠渠首1.1公里整治工程和熊渡大壩除險加固項目等工程。2023年,幸福渠流域系統治理項目、宜都市漁洋河防洪治理項目、“兩江一河”治理項目、農村供水及環境治理等一大批水網骨干工程相繼開工建設,將極大地優化水資源配置結構,為河湖安瀾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