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下洼鎮東下洼村村民耿換果家,四方小院的一角,一根水管探出頭來。擰開水龍頭,清水汩汩涌出,耿換果喜笑顏開:“現在水壓大、出水猛,洗澡不再用水泵,更不用擔心隨時停水。”
東下洼村有近300戶村民,如今家家門前都安裝了智能電子水表。“交水費再不用跑到鎮上,用手機就行了。”東下洼村黨支部書記劉建林說,“水質好了,燒水壺里幾乎看不到水垢,喝著干凈,用著方便,心里舒服。”
在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下洼鎮東下洼村,一位村民用自來水洗菜。新華社記者高天 攝
水質好不好,水源是關鍵。2022年6月,沾化區毛家洼水廠臭氧活性炭深度處理投入使用。“我們在常規處理工藝的基礎上增加臭氧殺菌、活性炭吸附過濾,可去除水中的有機物、微污染,改善出廠水的綜合品質。”濱州沾農供水有限公司經理張守國說。
濱州市城鄉水務局局長潘清軍介紹,今年濱州投資1.22億元,實現全市7個縣市區19處農村供水水廠深度處理工藝全覆蓋,并在市級建成具備106項指標檢測能力的水質檢測中心,各縣區建成具備43項指標檢測能力的水質檢測中心,農村集中供水的水質有了保障。
聊城市茌平區的東邢水廠距離水源地僅一路之隔。在凈水車間,一排排深度處理設備發出轟鳴。“這里就像放大的‘濾芯’。”東邢水廠廠長甄曰振解釋道,“水在混凝、沉淀、過濾、消毒后,還要經過超濾膜和反滲透膜處理,在水質檢測達標后,才能通向千家萬戶。”
“此前,農村供水是‘一個村一個樣’,如今通過集中規模化供水,可以在源頭提升農村供水安全。”山東省水利廳農村水利處處長修婷說,山東累計建設規模化供水工程659處(含管網延伸工程),覆蓋農村居民超6000萬人。
在棗莊市嶧城區,龍泉莊水廠正如火如荼地建設。項目負責人王泊介紹,如今已完成輸水主管道鋪設,預計今年年底建設完成。“水廠建成后,將通過管道工程與現有農村管網銜接,實現城鄉用水‘同源、同網、同質、同服務、同監管’。”棗莊市嶧城區城鄉水務局局長李玉偉說。
如果說水廠是供水管網的心臟,那么各級管道便是供水管網的毛細血管。近年來,山東不斷打通輸水“大動脈”,織密入戶“毛細血管”,共建成各類農村供水工程11881處,提升了4.5萬個自然村供水條件。
路面切割、管道焊接、管溝回填……在聊城市高唐縣三十里鋪鎮李奇村,幾名工人正在將老舊的PVC管道更換為耐用的PE管道。“目前,李奇村已完成管道鋪設3.2萬米,安裝水表300只,集中水表井35座。”聊城市高唐縣水利局副局長梁承龍說。
這兩年,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加持下,一張連通鄉村的水網在齊魯大地覆蓋延伸,讓農村供水管理更加便捷高效。
如果說水廠是供水管網的心臟,那么各級管道便是供水管網的毛細血管。近年來,山東不斷打通輸水“大動脈”,織密入戶“毛細血管”,共建成各類農村供水工程11881處,提升了4.5萬個自然村供水條件。
路面切割、管道焊接、管溝回填……在聊城市高唐縣三十里鋪鎮李奇村,幾名工人正在將老舊的PVC管道更換為耐用的PE管道。“目前,李奇村已完成管道鋪設3.2萬米,安裝水表300只,集中水表井35座。”聊城市高唐縣水利局副局長梁承龍說。
這兩年,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加持下,一張連通鄉村的水網在齊魯大地覆蓋延伸,讓農村供水管理更加便捷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