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水務集團馬鞍山市第二污水處理廠在本次標桿比選中,榮獲“生態化—生態優美標桿污水廠”稱號。“雙百跨越”污水處理標桿聯盟特聘運營評估專員,開平粵海水務有限公司董事長譚綺娜點評道:該廠工藝穩定,廠區總體分布相互協調,綠化覆蓋率43%,生態景觀以本土優勢綠植為主,尊重自然性和地域性。同時,面向社會公眾開放,承擔社會責任,強化創新工作室和培訓基地的建設,充分發揮了生態優勢。“雙百跨越”污水處理標桿聯盟比選專家,中節能國禎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委員會主任王穎哲點評道:這座污水廠作為中鐵的第一個水務運營項目,實現了三標體系貫標,基礎運營管理較好,廠區的生態環境建設水平較高,建議未來在社會公眾接待方面進一步提升配套建設和管理水平。
01基本情況
馬鞍山市第二污水處理廠位于馬鞍山市寧蕪鐵路以西,205國道以東的雨山河邊,占地面積150畝,服務面積近24.6平方公里,服務人口36萬人,是主城區六座污水處理廠中的主力。污水處理廠項目共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于2004年12月建成投產,日處理污水10萬噸。2007年下半年,在馬鞍山市政府的授權下,中鐵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中標一期項目,成立了馬鞍山中鐵水務有限公司,2008年7月1日正式掛牌運營,特許經營期30年。
隨著城市快速發展,第二污水處理廠原有的處理能力已經達不到城市發展的需要。為了打贏長江馬鞍山段突出生態環境整治攻堅戰,從根本上解決第二污水處理廠峰水期處理能力不足問題,安徽省、馬鞍山市領導高度重視,高端定位研究制定第二污水處理廠擴建及提標改造方案。二期擴建及提標項目于2019年4月10日開工建設,2020年2月1日經政府批準正式進入商業運營。
污水廠一期采用卡魯賽爾2000型氧化溝工藝,二期采用A2O工藝+高效混凝沉淀池+纖維轉盤濾池+接觸消毒池,污泥處理采用離心脫水工藝。一、二期設計日處理規模共計13.5萬噸,出水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中的一級A排放標準。
主要處理流程為:污水經過市政管網收集進廠后,首先經過細格柵,截留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懸浮物,再進入旋流沉砂池,去除沉淀密度較大的無機顆粒,隨后污水進入生化階段,通過配水渠對進水水量進行分配,一部分進入一期氧化溝,一部分進入二期A2O生化池,生化階段主要通過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降解去除水中有機物污染物,達到脫氮除磷等目的,經生化處理后的污水進入二沉池進行泥水分離,上清液經高效混凝沉淀池,生物轉盤濾池、接觸消毒池深度處理經投加次氯酸鈉消毒后達標排放至雨山河;二沉池沉淀的污泥一部分作為回流污泥繼續與進水混合參與生化處理,一部分作為剩余污泥通過污泥脫水車間排出系統,剩余污泥統一運輸至馬鞍山市定點污泥處置廠進行無害化處置。
作為馬鞍山市水污染減排重點單位,處理廠每年減排達馬鞍山市減排總量的40%,運營以來,安全生產受控,生產管理規范,工藝運行穩定,無安全事故,無環境安全事故,無居民投訴,水質達標排放率100%。在近年來的各項檢查中,分別獲得了生態環境部部華東督查中心、省生態環境廳、市生態環境局的一致好評,順利通過每年各項減排核查工作。在中鐵水務集團品質運營戰略引領下,馬鞍山第二污水處理廠深入貫徹品質運營理念,將運營能力作為價值核心,從運行管理、水廠能效管理、設備管理、技術總結、人才培養等各個維度對運營能力進行強化。